依據史料記載,保生大帝姓吳諱本(音:Tao)(979~1036),字華基,號雲衷、或雲沖,又有吳真人、吳真君、花轎公等尊稱,祖籍福建安溪石門,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農曆三月十五日生於同安縣白礁鄉。自幼聰穎,博覽群籍,過目不忘,尤善岐黃醫術。十七歲得異人引渡謁見西王母,授其斬妖伏魔之術。廿四歲中舉,任御史之職,後來辭官退隱,初隱於漳郡澄邑大雁山,後再結廬白礁故里,海島談經,廣宣聖道洪慈,有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人,隨吳真人雲游,煉丹救世。祂一生茹素、不婚娶,行醫濟世,救人無數。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在青礁,因修煉得道,鶴駕前來迎接,在鄉親跪地辭送下,白日昇天,享年五十八歲。
大帝生前流傳點龍眼、醫虎喉等醫蹟。昇天之後,神蹟屢現,保境安民。宋高宗為太子時,受質於金,思歸中原,夜行步月,至崔子廟前,忽有馬嘶聲,俄頃馬至,即飛騎至將干,金兵追之甚急,因大帝顯聖護駕,得以回中原。高宗登基,頒詔立廟,祀大帝於白礁,賜號「大道真人」。又明太祖與陳友諒會戰於鄱陽湖,颶風大作,太祖敗北,大帝現身於雲端,旗幡森布,風反浪回,太祖得以轉敗為勝,為感念神恩,於洪武五年(1372)敕封「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文皇后患有乳疾,藥石罔效,御醫束手無策。洪熙太子榜求名醫,大帝顯化道士,絲線過脈,治好皇后疾病,成祖贈金,大帝拒收,乘鶴而去。成祖為感念大帝,賜封「昊天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賜龍袍敕造宮殿。大帝醫療惡疾、濟世救人,後世尊為「醫神」。
大帝生前流傳點龍眼、醫虎喉等醫蹟。昇天之後,神蹟屢現,保境安民。宋高宗為太子時,受質於金,思歸中原,夜行步月,至崔子廟前,忽有馬嘶聲,俄頃馬至,即飛騎至將干,金兵追之甚急,因大帝顯聖護駕,得以回中原。高宗登基,頒詔立廟,祀大帝於白礁,賜號「大道真人」。又明太祖與陳友諒會戰於鄱陽湖,颶風大作,太祖敗北,大帝現身於雲端,旗幡森布,風反浪回,太祖得以轉敗為勝,為感念神恩,於洪武五年(1372)敕封「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文皇后患有乳疾,藥石罔效,御醫束手無策。洪熙太子榜求名醫,大帝顯化道士,絲線過脈,治好皇后疾病,成祖贈金,大帝拒收,乘鶴而去。成祖為感念大帝,賜封「昊天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賜龍袍敕造宮殿。大帝醫療惡疾、濟世救人,後世尊為「醫神」。
傳說三十六神將原為玄天上帝伺從神,玄天上帝成道之後,其部將龜、蛇二將在人間作怪,玄天上帝以所屬三十六官將為質,向保生大帝借寶劍以收服龜、蛇二將。但事後因玄天上帝不捨放棄具有威力之寶劍,一直未予歸還,所以保生大帝即將三十六官將留在身邊作為護壇神將。另有一說是保生大帝在同安縣一帶山林採藥煉丹時,將被老虎咬死的同安縣令書僮起死回生,這位知縣見保生大帝法力無邊,便求大帝收為徒弟以修身學道,獲大帝的收留。江知縣返回衙門後,將遇見異人,收為門徒之事告訴張師爺(即張聖者),並表示願意棄官跟隨大帝修道,並將官印交給他,未料張師爺也感仙機難得,棄官同行。後來保生大帝在白礁山隱居修真鍊道時,終日講經說法,受教者日眾,門下深明秘法,同成正宗者有三十六位。
據《臺北保安宮專誌》載:三十六神將為紀仙姑、連聖者、五龍官、鎖大將、金舍人、倒海大將、李仙姑、馬龍官、劉聖者、柳大將、唐舍人、移山大將、趙元帥、殷元帥、岳元帥、王孫元帥、辛元帥、必大將、康元帥、溫元帥、紀水真人、鄧元帥、李元帥、高元帥、鄞仙姑、張醒者、拿大將、江仙官、虎加羅、食鬼大將、何仙姑、蕭聖者、捉大將、紅化官、馬加羅、吞精大將。惟在楊浚的《白礁志略》中列出三十六神將的神譜:「神妹吳明媽、神妹夫王舍人、江仙江少峰(同安縣令)、張聖者(同安主簿)、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鄧天君、連聖者、劉海王、孔舍人、炳靈官、馬迦羅、虎迦羅、劉天君、王靈官、李太子、何仙姑、殷太子、張真人。殷、古、宋、孟、岳、辛、高、二李、周、江、党、黑、康弼、田直、龐、楊、王、黃諸元帥及各將,皆先後從游,今繪像廟中配享。」
據《臺北保安宮專誌》載:三十六神將為紀仙姑、連聖者、五龍官、鎖大將、金舍人、倒海大將、李仙姑、馬龍官、劉聖者、柳大將、唐舍人、移山大將、趙元帥、殷元帥、岳元帥、王孫元帥、辛元帥、必大將、康元帥、溫元帥、紀水真人、鄧元帥、李元帥、高元帥、鄞仙姑、張醒者、拿大將、江仙官、虎加羅、食鬼大將、何仙姑、蕭聖者、捉大將、紅化官、馬加羅、吞精大將。惟在楊浚的《白礁志略》中列出三十六神將的神譜:「神妹吳明媽、神妹夫王舍人、江仙江少峰(同安縣令)、張聖者(同安主簿)、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鄧天君、連聖者、劉海王、孔舍人、炳靈官、馬迦羅、虎迦羅、劉天君、王靈官、李太子、何仙姑、殷太子、張真人。殷、古、宋、孟、岳、辛、高、二李、周、江、党、黑、康弼、田直、龐、楊、王、黃諸元帥及各將,皆先後從游,今繪像廟中配享。」
相傳在宋朝時,有隻老虎吞噬了一位婦人,但喉嚨卻被婦人頭上所戴的髮釵所刺,痛苦難當,向吳真人求救,吳真人卻斥道:「你殘害的人畜太多了,這是上天給你的懲罰,我不能救你。」老虎不肯離去,仍在原地低頭懺悔,吳真人為牠的誠心所感動,終於為牠醫治。老虎為感念吳真人的恩德,從此以後,寸步不離真人,生前供真人坐騎差遣,死後忠誠守護,真人便度猛虎成神。民間以每年的四月十六日為「虎爺」的祭日,並尊奉為「黑虎將軍」,又稱「將軍爺」,與民間的「虎爺」迥然不同。
俗稱「恩主公」,又有關帝爺、帝君、文衡帝君、武聖、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等尊稱,帝君為蜀漢名將關羽,字雲長,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五年(162)六月廿四日,山西省解縣人。
帝君自幼好讀春秋,稟性忠直,十七歲娶胡氏,二十四歲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為興復漢室戮力沙場。帝君英勇蓋世,力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兵抵陽陸坡,帝君腹背受敵,不幸為孫權所獲,與長子關平同時遇害。孫權令人將帝君首級送給曹操,曹操目睹遺容笑曰:「雲長別來無恙?」說罷即見帝君口開目動,從此一病不起。曹操敬重帝君忠義精神,禮葬於洛陽城外,因此民間有「頭定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鄉」說法,享年五十八歲。
帝君在道教乃玉皇上帝近侍,是負責懲監善惡之神。鸞堂以關聖帝君與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合稱「三恩主」。在佛教為「伽藍」,是護法之神。帝君受歷代帝王褒封,殊榮備至,並被列為五文昌之一。祂一生堅守智仁勇之節操,為後代子民所敬仰。
帝君自幼好讀春秋,稟性忠直,十七歲娶胡氏,二十四歲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為興復漢室戮力沙場。帝君英勇蓋世,力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兵抵陽陸坡,帝君腹背受敵,不幸為孫權所獲,與長子關平同時遇害。孫權令人將帝君首級送給曹操,曹操目睹遺容笑曰:「雲長別來無恙?」說罷即見帝君口開目動,從此一病不起。曹操敬重帝君忠義精神,禮葬於洛陽城外,因此民間有「頭定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鄉」說法,享年五十八歲。
帝君在道教乃玉皇上帝近侍,是負責懲監善惡之神。鸞堂以關聖帝君與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合稱「三恩主」。在佛教為「伽藍」,是護法之神。帝君受歷代帝王褒封,殊榮備至,並被列為五文昌之一。祂一生堅守智仁勇之節操,為後代子民所敬仰。
據《臺灣地區神名之由來》載:神農大帝又稱五穀先帝、先帝爺、五穀先生、藥王大帝、開天炎帝、炎帝神農氏、五穀王、粟母王等尊稱。
大帝姓姜名軌,生於厲鄉,長於姜水,傳說其母遊華陽時,見到神龍之首,便感應懷胎。大帝人身牛首,相貌奇異,出生三日能開口說話,五月能行,七月長齒,三歲通曉農事。祂發明田具、教民墾荒、種植五穀、親嚐百草,曾經於一日之間遇毒七十次。大帝享年一百二十歲,歿後葬於長沙。
相傳百年前,臺北連月乾旱,農民焦愁萬分,於是有人向大帝祈禱求雨,獲得指示:「須從景尾溪仔口乞雨,酉時可見雨下。」在乞雨隊伍還沒回到雙連時,忽然大雨滂沱,旱象解除。人民銘感靈驗,將神農大帝迎入保安宮後殿安座。祂的神像親切自然,身披樹葉、手執稻穗。
光緒二十一年(1895),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臺灣割讓給日本,日軍登陸攻陷臺北,保安宮被佔用,日軍進駐後殿,看見神農大帝半裸神像全身赤紅,日人見其貌特異,誤認為是日本傳說中「桃太郎征伐鬼島」的鬼,以刀斧砍斷其手臂,一時香火告絕,後殿淪為課堂及工廠。
大帝姓姜名軌,生於厲鄉,長於姜水,傳說其母遊華陽時,見到神龍之首,便感應懷胎。大帝人身牛首,相貌奇異,出生三日能開口說話,五月能行,七月長齒,三歲通曉農事。祂發明田具、教民墾荒、種植五穀、親嚐百草,曾經於一日之間遇毒七十次。大帝享年一百二十歲,歿後葬於長沙。
相傳百年前,臺北連月乾旱,農民焦愁萬分,於是有人向大帝祈禱求雨,獲得指示:「須從景尾溪仔口乞雨,酉時可見雨下。」在乞雨隊伍還沒回到雙連時,忽然大雨滂沱,旱象解除。人民銘感靈驗,將神農大帝迎入保安宮後殿安座。祂的神像親切自然,身披樹葉、手執稻穗。
光緒二十一年(1895),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臺灣割讓給日本,日軍登陸攻陷臺北,保安宮被佔用,日軍進駐後殿,看見神農大帝半裸神像全身赤紅,日人見其貌特異,誤認為是日本傳說中「桃太郎征伐鬼島」的鬼,以刀斧砍斷其手臂,一時香火告絕,後殿淪為課堂及工廠。
俗稱「上帝公」,又有帝爺公、上帝爺、北極大帝、真武大帝、開天大帝、混元九天萬法教主等尊稱,全名為「武當山北極玄天真武大帝蕩魔大天尊」。
據《道藏》載:玄天上帝本為印度淨樂國太子,為善勝皇后夢而吞日,符太陽之精所托胎化生的,於上天開皇初劫三月三日午時產母左脅。其生性神靈,七歲誦讀經文,仰觀俯察,無所不通;十五歲立志造福兆民,捨棄王位,潛心修行,隱居武當山,歷經四十二年,終體默會萬真,功滿道成,黃帝紫雲五十七年九月初九日昇舉金闕,並敕鎮北方,掌管北斗七星。
明太祖朱元璋曾戰敗逃入武當山,躲進真武廟,玄帝顯靈加以庇護。太祖即位後,為報神恩,改建其廟,獻一方「北極殿」匾額,並賜封「玄天上帝」。
據說玄天上帝散髮赤足的造型,是因為商紂時,衪奉命下凡伏魔收妖,與六大魔王交戰,其中四魔戰敗逃走,另二魔則化為龜、蛇,玄帝追伏二魔時,冠履俱失,一副散髮赤足的模樣。
臺灣民間奉祀玄天上帝神像造型,為帽子圓形、右手執七星劍,表示掌管北斗七星,並操收妖斬魔大權,左手印訣指,一指向天,係採玄帝圓道之姿,足踏龜蛇二將,民間並以康趙元帥配祀之。
據《道藏》載:玄天上帝本為印度淨樂國太子,為善勝皇后夢而吞日,符太陽之精所托胎化生的,於上天開皇初劫三月三日午時產母左脅。其生性神靈,七歲誦讀經文,仰觀俯察,無所不通;十五歲立志造福兆民,捨棄王位,潛心修行,隱居武當山,歷經四十二年,終體默會萬真,功滿道成,黃帝紫雲五十七年九月初九日昇舉金闕,並敕鎮北方,掌管北斗七星。
明太祖朱元璋曾戰敗逃入武當山,躲進真武廟,玄帝顯靈加以庇護。太祖即位後,為報神恩,改建其廟,獻一方「北極殿」匾額,並賜封「玄天上帝」。
據說玄天上帝散髮赤足的造型,是因為商紂時,衪奉命下凡伏魔收妖,與六大魔王交戰,其中四魔戰敗逃走,另二魔則化為龜、蛇,玄帝追伏二魔時,冠履俱失,一副散髮赤足的模樣。
臺灣民間奉祀玄天上帝神像造型,為帽子圓形、右手執七星劍,表示掌管北斗七星,並操收妖斬魔大權,左手印訣指,一指向天,係採玄帝圓道之姿,足踏龜蛇二將,民間並以康趙元帥配祀之。
俗稱「註生媽」。為掌管婦女產育之神,專司保佑孕婦、產婦以及幼兒成長。註生娘娘係龜靈聖母三位門徒:雲霄、碧霄、瓊霄的合稱。三位仙姑以產盆練成「混元金斗」法寶,助商紂王對抗周武王,不幸陣亡,玉帝敕封註生娘娘,負責人間入胎出生之事。
本宮奉祀註生娘娘,兩旁配祀十二婆姐,手中各抱一嬰,負責看護代表生男育女紅白花元神,紅花生女,白花生男。在民間信仰,女人本質如花,每株花冥冥之中皆註定要開幾朵,而生育子女之數皆由註生娘娘決定,生育簿上均有記載。
民間婦女虔誠敬奉,供流蘇或獻繡鞋。每逢得子,在嬰兒出生三日後,供奉麻油雞、油飯、香燭和金紙,將祭祀雞腳放直,以示嬰兒「腳骨長、有食福」。若孩子生病,可將神壇前放的鞋子用紅線串起掛在頸上以保平安,孩子成長至十六歲加倍縫製,並回廟裡償還祭拜,以表謝意。農曆三月二十日註生娘娘聖誕,遠近婦女紛紛盛裝前來朝拜,所以俗諺云「三月二十人看人」。
本宮奉祀註生娘娘,兩旁配祀十二婆姐,手中各抱一嬰,負責看護代表生男育女紅白花元神,紅花生女,白花生男。在民間信仰,女人本質如花,每株花冥冥之中皆註定要開幾朵,而生育子女之數皆由註生娘娘決定,生育簿上均有記載。
民間婦女虔誠敬奉,供流蘇或獻繡鞋。每逢得子,在嬰兒出生三日後,供奉麻油雞、油飯、香燭和金紙,將祭祀雞腳放直,以示嬰兒「腳骨長、有食福」。若孩子生病,可將神壇前放的鞋子用紅線串起掛在頸上以保平安,孩子成長至十六歲加倍縫製,並回廟裡償還祭拜,以表謝意。農曆三月二十日註生娘娘聖誕,遠近婦女紛紛盛裝前來朝拜,所以俗諺云「三月二十人看人」。
據《臺灣廟神傳》載:池頭夫人是地藏王廟的配祀神,相傳為冥府血池的女神,凡因產難而死者,都將淪入血池受罪,必祈求池頭夫人,才能免去死者之罪。
咸豐三年(1853)時,艋舺的「頂郊人」與「下郊人」發生械鬥,有一天頂郊人趁下郊人舉行盛大祭典,連日勞累不堪時,在入夜後大舉襲擊,正好有一位孕婦獨自坐在池邊乘涼,察覺有異,馬上呼叫示警,卻被頂郊人殺害。此時下郊人從夢中驚醒,而及時抵擋頂郊人的偷襲。由於該孕婦的犧牲,才使下郊人免去一場浩劫,下郊人感念之餘將她厚葬。由於該孕婦是在池邊遇難,故稱為「池頭夫人」。這位池頭夫人具有兩種祭祀意義,一者由於她生前是孕婦,故被奉為安產的神,可以保佑孕婦的平安,也因此配祀在註生娘娘身旁。另外,由於她是枉死而被奉為神,因此具有超度幽冥的作用,又被稱為「腳媽」。
咸豐三年(1853)時,艋舺的「頂郊人」與「下郊人」發生械鬥,有一天頂郊人趁下郊人舉行盛大祭典,連日勞累不堪時,在入夜後大舉襲擊,正好有一位孕婦獨自坐在池邊乘涼,察覺有異,馬上呼叫示警,卻被頂郊人殺害。此時下郊人從夢中驚醒,而及時抵擋頂郊人的偷襲。由於該孕婦的犧牲,才使下郊人免去一場浩劫,下郊人感念之餘將她厚葬。由於該孕婦是在池邊遇難,故稱為「池頭夫人」。這位池頭夫人具有兩種祭祀意義,一者由於她生前是孕婦,故被奉為安產的神,可以保佑孕婦的平安,也因此配祀在註生娘娘身旁。另外,由於她是枉死而被奉為神,因此具有超度幽冥的作用,又被稱為「腳媽」。
俗稱「媽祖」,又有天后、媽祖婆等尊稱,俗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莆田縣湄洲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降世時,一道紅光由西北射入室內,滿室奇香,確有神異。降生之後,整月不聞啼聲,於是命名為默娘。
媽祖聰慧非凡,五歲學經,八歲從師,悉解文義,十歲誦經禮佛,不食葷腥,十三歲拜玄通道士為師,深得秘法,十六歲得靈符,潛心修持,弘道濟世,二十三歲在桃花山收伏千里眼(水精將軍)、順風耳(金精將軍)二位為左右部將。宋太祖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得道昇天,時年二十八歲。昇天後,里人感念德澤,遂立廟奉祀,尊為「通賢靈女」,香煙不絕,俎豆常馨。
清康熙年間施琅駐軍莆田平海,祂顯靈湧泉濟師,皇帝得知媽祖聖德參天,敕封「天上聖母」,歷代帝王對聖母屢屢誥封。
媽祖護國佑民,慈航普渡,人們視衪為海上保護神,俗諺云:「渡海靠媽祖,安居靠真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祭典,民俗曲藝熱鬧,信徒絡繹不絕,為騰傳國際的一項宗教活動。
保安宮後殿原祀媽祖,同治七年(1867)第一次重修時移駕至大稻埕媽祖宮,民國八十年後進三樓大雄寶殿落成安座,原東護室佛祖殿恢復奉祀媽祖。
媽祖聰慧非凡,五歲學經,八歲從師,悉解文義,十歲誦經禮佛,不食葷腥,十三歲拜玄通道士為師,深得秘法,十六歲得靈符,潛心修持,弘道濟世,二十三歲在桃花山收伏千里眼(水精將軍)、順風耳(金精將軍)二位為左右部將。宋太祖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得道昇天,時年二十八歲。昇天後,里人感念德澤,遂立廟奉祀,尊為「通賢靈女」,香煙不絕,俎豆常馨。
清康熙年間施琅駐軍莆田平海,祂顯靈湧泉濟師,皇帝得知媽祖聖德參天,敕封「天上聖母」,歷代帝王對聖母屢屢誥封。
媽祖護國佑民,慈航普渡,人們視衪為海上保護神,俗諺云:「渡海靠媽祖,安居靠真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祭典,民俗曲藝熱鬧,信徒絡繹不絕,為騰傳國際的一項宗教活動。
保安宮後殿原祀媽祖,同治七年(1867)第一次重修時移駕至大稻埕媽祖宮,民國八十年後進三樓大雄寶殿落成安座,原東護室佛祖殿恢復奉祀媽祖。
又稱「土地公」或「后土」。祂姓張名福德,周武王二年(西元前1134)二月初二日出生,曾任朝廷總稅官,事親至孝,愛民如子,享年一百零二歲。據傳壽終三日容貌不變,王母傳令八仙接引,封為南天門都土地神。
土地公在神界行政系統中,所管轄為單一區域,屬於基層行政官,祂專精農事、熱心公益、心腸善良且溫厚篤實,曾向玉皇上帝稟明,希望世人「民生均富、財源廣進、豐衣足食」,不願人間有貧富差別。
臺灣民間祭祀的土地公神像的造型,大都雕塑成福德圓滿老翁的相貌,類似昔時員外的打扮。保安宮所奉祀的土地公,係曲翅紗帽、袍笏登場、黑鬚儼然,似相臣模樣。據耆老云因為本宮主神被敕封為帝,所以土地公也爵升一等,笏袍加身。
土地公在神界行政系統中,所管轄為單一區域,屬於基層行政官,祂專精農事、熱心公益、心腸善良且溫厚篤實,曾向玉皇上帝稟明,希望世人「民生均富、財源廣進、豐衣足食」,不願人間有貧富差別。
臺灣民間祭祀的土地公神像的造型,大都雕塑成福德圓滿老翁的相貌,類似昔時員外的打扮。保安宮所奉祀的土地公,係曲翅紗帽、袍笏登場、黑鬚儼然,似相臣模樣。據耆老云因為本宮主神被敕封為帝,所以土地公也爵升一等,笏袍加身。
釋迦二字原為中印度種族之名,亦為佛教始祖釋迦牟尼之姓。釋迦牟尼亦云釋迦文,初名悉達多,西元前五五七年,誕生於中印度迦毗羅衛城。其父為該城城主淨飯王,母摩耶夫人。誕生後七日,母病逝,賴姨母波闍波提撫育。十九歲,娶納拘利城主善覺王之女耶輸陀羅為正妃,娶司禮大臣陀拉跋提之女瞿夷為次妃。二十九歲,偶爾出遊,看見生老病死,深悟世間的無常,遂決定出家;於十二月八日夜,乘馬潛出王城,入東方藍摩國剃髮為沙門。後來幾經輾轉,至優樓頻螺村菩提樹下,敷草結跏趺坐,誓言不成正覺,絕不起立。至二月八日夜,觀天辰星象而大悟,於是成大覺世尊,為人天的大導師。
梵名「阿縛盧枳低濕伐羅」,意譯為觀自在、觀世音、光世音,通稱觀世音。唐朝因避李世民諱,乃稱觀音。其命名緣由,據《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因緣名觀世音。」在大乘佛教中,觀音菩薩是大悲的顯現,以拔除一切有情眾生的苦難為願。祂為了濟度一切眾生,所以倒駕慈航,示現菩薩之身。祂以大悲救度為主,但在大悲背後,也蘊含無限的大智。由於無限的悲心與正智,加上無剎不應的示現,使祂成為與婆娑世界眾生最為相契的菩薩。
長久以來,觀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形象,深植於信徒的心靈,隨眾生所需,而以不同的面貌,示現於不同的地方,因此,與觀音有關的傳說、靈感事蹟隨處可見。俗諺云:「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可見觀音在民間信仰中的地位與影響。
長久以來,觀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形象,深植於信徒的心靈,隨眾生所需,而以不同的面貌,示現於不同的地方,因此,與觀音有關的傳說、靈感事蹟隨處可見。俗諺云:「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可見觀音在民間信仰中的地位與影響。
民間俗稱「天公」。祂是道教至高無上的神明,上掌三十三天,總樞百神,下轄七十二地、四大部洲、億萬生靈,自古以來即廣受萬民崇奉。
民間玉帝之信仰,係源自傳統敬天畏地之思想,早自商周時代,歷朝帝王每年必舉行盛大「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徵。據《玉皇經》載:玉帝本為上世古國「光嚴妙樂」國太子,父王淨樂,母后寶月光,因老而無嗣,恐日後社稷委付無人,遂詔舉道人,恭行科儀,誠心禱求子嗣,行之半年,夜夢太上老君降賜麟兒,覺而有娠,懷胎一年,於丙午遂正月初九午時生於王宮。
太子自幼靈慧,長而慈悲謙和,舉凡國中庫藏財寶,盡施貧苦,自覺人世無常,浮生若夢,乃召群臣,傳位有道,潛心入修普明香巖山,經三千二百劫之修練,始證金仙,漸入虛無妙道,又經億劫,方證「玉帝」果位。 我國數千年以來均崇玉皇上帝,百神在天之下,各率其職,以其神格之高,民間廟宇但有立廟奉祀,而不塑其神像。
民間玉帝之信仰,係源自傳統敬天畏地之思想,早自商周時代,歷朝帝王每年必舉行盛大「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徵。據《玉皇經》載:玉帝本為上世古國「光嚴妙樂」國太子,父王淨樂,母后寶月光,因老而無嗣,恐日後社稷委付無人,遂詔舉道人,恭行科儀,誠心禱求子嗣,行之半年,夜夢太上老君降賜麟兒,覺而有娠,懷胎一年,於丙午遂正月初九午時生於王宮。
太子自幼靈慧,長而慈悲謙和,舉凡國中庫藏財寶,盡施貧苦,自覺人世無常,浮生若夢,乃召群臣,傳位有道,潛心入修普明香巖山,經三千二百劫之修練,始證金仙,漸入虛無妙道,又經億劫,方證「玉帝」果位。 我國數千年以來均崇玉皇上帝,百神在天之下,各率其職,以其神格之高,民間廟宇但有立廟奉祀,而不塑其神像。
又有西王母、王母娘娘、金母娘娘、西華金母等尊稱,其配位西方,母儀天下,凡三界十方之得道女神,名籍概歸其管轄,地位崇高。
當上古之時,道氣凝寂,湛體無為之際,欲啟迪元功,化生萬物,乃以西華至妙之氣,育化西王母,誕生於神州伊川,俗性緱或楊,諱回,字婉妗,一自太虛,主掌陰陽之氣,為洞陰之極尊,與東王公共理陰陽二氣,調成天地,陶鈞萬品,並合力考量男女真仙之品德,以為昇千降黜之依據。
當上古之時,道氣凝寂,湛體無為之際,欲啟迪元功,化生萬物,乃以西華至妙之氣,育化西王母,誕生於神州伊川,俗性緱或楊,諱回,字婉妗,一自太虛,主掌陰陽之氣,為洞陰之極尊,與東王公共理陰陽二氣,調成天地,陶鈞萬品,並合力考量男女真仙之品德,以為昇千降黜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