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巴琅泵社」的居住地,「巴琅泵」又名巴浪泵或大浪泵,是據Pourompon的音譯而來。大浪泵後來稱為「大隆同」,又因文風鼎盛而又名為「大龍峒」。其地理位置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界附近,是現今台北市的大同區。
大浪泵的開發,在台北盆地漢人的拓殖史上其地位是僅次於艋舺,而開發的時間是要比大稻埕為早。
在明鄭時期,漢人在台灣的拓墾主要是在台灣的南部。北台灣或是台北盆地內漢人的拓墾則稍晚。從其地理範圍來說台北盆地的開發,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陳賴章墾號的墾照中,大龍峒已是其北邊開墾的界域之一。

(一)保安宮的創建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六十一號,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為國定古蹟。清朝時期與艋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有台北三大寺廟之稱。

關於保安宮的創建,有幾種不同的說法,相傳清乾隆七年(1742),渡海來臺的福建同安人來到大浪泵拓墾後,返回故里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慈濟宮,將守護神-保生大帝,乞靈分火至大龍峒,名為「保安宮」,寓有保佑同安人之意,惟當時人口稀少,僅以木造架設簡陋廟宇奉祀。由於保生大帝神蹟顯赫,有求必應,時常顯靈濟助人民,信眾為感念保生大帝的庇佑,便於乾隆二十年(1755)醵資建造正式宮廟,歷經五年完工。

相傳乾隆二十一年(1756),當時大龍峒的先民,前往同安縣白礁鄉慈濟宮,恭迎保生大帝神像來臺奉祀,其中有大尊、小尊各一,以及中壇元帥、黑虎將軍亦各一尊,分乘兩隻帆船來臺。在啟程之前,曾有約定:先到者稱為「老祖」,後到者稱為「二祖」。當時小尊的保生大帝神像、中壇元帥、黑虎將軍共乘一船,一路順風,由淡水登岸,直抵保安宮安座,因此稱此小尊之保生大帝神像為「老祖」。大尊的保生大帝神像因中途受困於風雨,便轉航到臺南布袋嘴(今嘉義布袋)北邊上岸,再取道陸路北上,,途中又受到同安鄉親的恭迎膜拜,許多地方還有演戲的活動,因此抵達保安宮時,距離前者已有數月之久,此一大尊神像稱為「二祖」。此外,保安宮於道光八年至十三年(1828-1833)延請來自泉州的名匠許嚴前來本宮雕刻三十六神將,其造型、手法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另據《台灣文化志》記載:「附近同安仕紳於嘉慶十年(1805)共同聚資重建保安宮,由於工程浩大,分數期興工,至道光十年(1830)完工。」又據《淡水廳志》記載:「保安宮在大隆同街,嘉慶十年捐建,道光十年告成。」,然而保安宮三川殿龍柱的落款為清嘉慶甲子年(即嘉慶九年 1804),比《淡水廳志》所載還早一年。清嘉慶十年(1805)保安宮的重建,原本是選在座東的地,其地為邱筆所有,因他不肯讓出,後來才改採座北的方位,由大龍峒鉅富王仁記及王義記一族獻地,地方仕紳募款。

(二)保安宮與四十四坎
居住大浪泵同安人重建保安宮之後,大隆同日漸繁榮,同安人之來往亦漸次增加,嘉慶七年(1802),由地方仕紳王、鄭、高、陳發起在保安宮西側興建店鋪兩排,每排二十二幢,兩排共計四十四幢,俗稱「四十四坎街」,為了聚落的防禦功能,在兩端各設有一個隘門,靠近保安宮之隘門曰「小邑絃歌」;而靠街尾之隘門曰「大隆同」。隘門內稱為「頂街」;隘門外至街盡處之和安宮(內土地公廟)稱為「下街」。由此「四十四坎街」之興建,大隆同始有街肆之出現,商業漸趨發達,可說是大龍峒較早發展的商業市街。

保安宮最初是由當時四大姓合力集資而成,而由王姓族人捐出土地蓋廟,並獲陳、張、蔡姓等大姓的支持。而這些大姓與四十四坎的商號也多有關連。在發展上,保安宮的祭祀範圍在一、二、三堡的部份地區:
一堡:大龍峒街、牛埔庄、西新庄仔、下埤頭、社仔、大直、北勢湖、山仔腳、 北投、唭哩岸、嗄嘮別、關渡、滬尾、雞柔山、水頂頭、金包里。
二堡:興直、二重埔、三重埔、和尚州、坑寮、觀音山、五谷坑、八里分、州仔頭。
三堡:大稻埕、加蚋仔、港仔嘴、松山、基隆。
保安宮的宗教活動,每年祭祀三回,在大帝的誕生日(舊曆三月十五日)、昇天日(舊曆五月初二日)、中元(舊曆七月十日至十二日)其費用三堡居民輪流負擔,多沿此舊慣。而保生大帝的誕辰時由同安各姓醵金演戲是為家姓戲,自舊曆三月初五日起至二十八日止,以張姓為始,吳姓殿後,次第輪流。而由此可看出張姓是力量最為雄厚的。
而在三堡居民的支持下,保安宮曾於咸豐五年(1855)重修後殿。同治七年(1868)到十二年(1873) 保安宮重修大殿及東西護室,幾經整修愈見風華。

光緒二十一年(1895)馬關條約成立,台灣割讓給日本,唐景崧逃回廈門,日軍登陸攻陷台北,地方混亂,位於圓山的火藥庫爆炸,波及保安宮。明治三十一年(1898)日人在保安宮後殿設「台灣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嗣又改為大龍峒公學校,即大龍國小前身,大正四年(1915)又被台北製莚會社借用,以培訓婦女製莚之技能。因多年缺乏保養,廟宇丹青剝落無人修整,後由三堡士紳發起募捐興修。

在大正六年至八年(1917~1919),是一次大規模的重修,保安宮由三堡士紳沈豬、陳培根、林明德、李聲元、鄭根木、陳春輝、黃贊鈞、林清敦、蔡受三等人分別募集資金,費時兩年終於重修完工,為了慶祝這次規模最大的重修順利完工,於大正九年(1920)一月十八日(農曆大正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起,一連舉行五天的建醮活動。
醮壇的安排:玉皇壇在保安宮殿前、天師壇設於保安宮前殿、北極殿設於辜顯榮別墅、五穀壇設於大稻埕新媽祖宮前、龍王壇設於保安宮前東畔新起店。另有四副壇:外城隍壇在太平街、福德壇在稻江市場內,觀音壇在城隍廟邊,灶君壇在牛磨車庄福德祠內,此外也有其它個別自願人士設壇共襄盛舉者。這五天的建醮經費據估計約花了五十萬圓,從保安宮有能力邀結政要、地方士紳名流的參與,同時在一兩個月內,便得以募集如此龐大的經費,當可看出保安宮充沛的人脈與影響力。

根據大正年間《寺廟台帳》的記載,保安宮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有三個:農曆三月十五日的保生大帝誕辰祭與五月初二日保生大帝昇天日及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盂蘭盆會。另《台灣日日新報》記載,原已沉寂多時的五穀王誕辰祭在日治中期恢復,成為保安宮在此時期的另一重大慶典。
1、保生大帝誕辰祭
  保生大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十五日,在前一天先舉行遶境,十五日當天則有賽會及盛大的戲劇表演,遶境之前,舉行正式的三獻祭典。凡宮內重要人士均要「衣冠禮服」到場參拜。三月十五日晚上,保安宮還有一種「放火獅」的習俗,所謂「火獅」是信徒還願的供獻品,獅子以竹為胎,上紮諸色炮,首置紙糊的獅子頭,屆時在廟庭中燃放,一時炮聲隆隆,火光四射,十分熱鬧。
2、五穀先帝誕辰祭
  五穀先帝即上古時代傳說的神農氏,又稱神農大帝,傳說他教民稼穡之道,故為中國人崇奉的農業之神。保安宮後殿供奉五穀先帝,清朝時每三年舉辦一次遶境活動,日本領台之初,因動蕩不安而停歇。至大正十二年(1923),才由大稻埕米商與大龍峒人士重新提倡恢復,於農曆四月二十六日五穀先帝誕辰時,迎出遊遶境。
3、中元節盂蘭盆會
保安宮中元祭典於每年農曆的七月十、十一、十二日三天舉行,祭典分由三堡輪流主持,這三天祭典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有兩項:一是放水燈,一是殺豬公,各堡相互競逐。保安宮的殺豬公與放水燈可說是地方上的一大盛事,每年都會吸引大批人潮前來參觀,不過到「皇民化運動」後便漸歇止。

保安宮雖有僧人擔任住持,但真正掌握實際權力與管理廟產者為管理人。大正初年因管理人王慶忠的管理不善,引發了三堡信眾的不滿,於是由信徒鄭萬鎰等二十餘名發起,假大稻埕慈聖宮開會,會中決議解除管理人的職務,並重新選舉,就三堡中各選出兩名擔任管理人;另外選出董事三十名,另有評議員若干名。管理人的任期為六年,六名管理人如下:一堡陳培根、沈豬,二堡林啟輝、林明德,三堡黃玉階、鄭萬鎰。

在保安宮重修完成後至皇民化時期,廟方做了不少事情。其一是祀孔,因台北孔廟尚未興建完成,「台北崇聖會」主辦的祭孔典禮,早在大正十五年(1926)即在保安宮內舉行;昭和二年(1927)九月廿二日,台北崇聖會又於保安宮舉行祀孔典禮。二是祈雨。明治三十五年(1902),當地住民即因久旱而在保安宮祈雨,後中斷多年,至昭和十八年(1943)方又舉行。這是由地主代表陳錫慶為主事者,於五月十六日舉行,先請道士上表,儀式完成後,在陳氏的率領下,數十名農夫正式的參拜了台灣神社。

民國三十四年(1945)二次大戰結束,台灣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國民黨政府來台接收,當時保安宮因管理成員多已離亡,宮務幾近停頓,導致香火日趨式微。民國三十九年,隨著國共內戰失利,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軍眷及難民等計一百三十餘戶,強占保安宮,人數眾多佔滿了整座廟宇,僅存正殿由中門出入,參拜者為之卻步,造成保安宮面臨香火凋敝的危機,因此引起公憤。
民國四十一年,地方宿儒成立「保安宮臨時重整委員會」,商請黃贊鈞主持整修大業;民國四十六年六月,改組成立「保安宮管理委員會」,由林拱辰接任主任委員。在林氏多方奔走下,民國五十五年台北市政府提撥款項補助,遷走占住多時的軍眷,並拆除宮內違建,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民國五十六年重修後殿,並將舊有不完整的五穀先帝寶像焚化,重新木雕寶像及孔聖先師寶像。林拱辰在重整期間尚有二項活動,一是在保安宮設壇扶鸞煉丹、二是印行士林慎修堂扶鸞造著的鸞書《大道真經》。由於《大道真經》篇幅不多,適合誦讀,成為保安宮的重要經典,此外,保安宮也在當時出版了《吳真人傳》,介紹保生大帝吳真人的相關事蹟。民國五十年十一月,由林拱辰策劃,將本宮的廣場,建築圍牆及卍字橋,同時美化庭園,栽植花木,漸具規模,惜因經費短絀及民國六十三年七月林拱辰去世,部份工程因而擱置。

在林拱辰二十年的領導下,保安宮不僅很快地解決戰後混亂的局面,更建立了許多富有建設性與開創性的制度,使保安宮面目一新,香火日益鼎盛,重興台北地區寺廟的指標地位。民國六十三年七月,林拱辰逝世,本宮的發展進入另一個階段,在組織型態上,進行局部人事改組,保安宮也朝向財團法人模式發展。
民國六十四年二月制定章程,訂定信徒資格,並選出委員二十五名,候補七名,監事七名,新的管理委員會正式立案成立。民國六十六年十月,通過財團法人組織暨捐助章程,並於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選出第一屆董監事,其中董事二十五名,監事七名。
民國六十八年,本宮開始在後院興建四層大樓社教館,四樓作為凌霄寶殿,七十三年一月十二日,舉行落成安座三獻禮。
民國七十年,本宮為慶祝建宮二百四十年,由張介人主編,《台北保安宮專誌》問世,本書內容含括有保安宮的創建與沿革發展,並對諸神明奉祀緣起、神明事蹟、古蹟風俗、楹聯、整修記錄等,提供了對本宮理解與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惟本書仍有一些明顯的缺失,在內容上,對於保安宮發展具歷史意義的日治時期所論甚少,林拱辰對於保安宮的貢獻也著墨極少,在資料的運用上,除多處引用錯誤外,也很少參考外部的文獻資料,使其參考價值為之失色。
民國七十二年,本宮修改組織章程,廢除信徒代表大會,並將董事減為十五人,監事減為五人。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本宮進行後進三樓大雄寶殿及二樓圖書館的規劃設計與施工,董事會成立了委員會,籌劃進行施工事宜,至八十年底完成,於農曆十二月初八日大雄寶殿落成安座,並啟建七天的護國息災梁皇寶懺法會。民國八十一年改組後,本宮圖書館正式啟用。

保安宮二、三十年來已轉型成為集宗教、文化、教育、藝術與學術於一身的廟宇,活化台北市的庶民文化;也因保安宮的崛起,就台灣道教及民間信仰宮廟而言,其地位已產生了變化。保安宮推動慈善公益、文化社教不遺餘力,從民國八十年至今,連續二十三年獲得內政部頒贈「興辦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績優宗教團體獎」;民國九十一、一○一年除獲內政部頒贈績優寺廟獎以外,更同時獲頒「行政院獎」,見證台北保安宮轉型為文化寺廟的努力,更凸顯保安宮在變動年代中,堅持扮演文化推手的意志與毅力。保安宮樂於擔負此項重任,以精緻化、藝術化的發展方向重現台灣豐厚的民俗文化。由於多年來不斷的努力,才能締造今天保安宮文化寺廟的奇蹟。

民國八十一年,保安宮董監事會改選後,新的領導階層提出改造,以及開辦圖書館、藝文研習班,落實終身學習、推廣鄉土文化教育等事業;民國八十六年成立保生文教基金會,邀請相關領域學者擔任董事提供諮詢。民國九十五年為培養宮廟行政法務人才及研究道教學術文化,開辦「保生道教文化學院」。
為了增進服務效益,保安宮以內部網路,展開全面電腦化的工作。八十三年將信徒資料、各種法會、點燈、油香及收據、財務報表等全部納入電腦連線,從新年納入電腦處理,以內部網路資源共享,分層授權方式運作,讓建檔、列印同步作業,首創寺廟經營管理電腦化。八十八年起為了開擴文化視野,提供民眾無時空導覽服務,保安宮架設完成了「大龍峒保安宮全球資訊網」,設立電子信箱,成為率先進入網際網路的寺廟團體之一。
另外,本宮於八十五年提撥三千萬,成立「保生文教基金會」,在於推動傳統的美術、音樂、戲劇及文化史料的收集整理,邀請專家學者擔任董事。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推動確有相當的成效,同時,也使本宮在宗教之外得與民眾有更深入的接觸與更頻繁的交流,使本宮和地方發展出更密切的關係。

保安宮在民國四十六、四十七年,主委林拱辰為弘揚保生大帝聖道,以誦經團組織「全省巡禮行香團」,兩度帶領保安宮誦經團南下巡香,參訪台南下大道良皇宮、頂大道興濟宮、台南天壇、南廠保安宮、萬福庵、屏東水底寮保安宮、北勢寮保安宮、嘉義震安宮等友廟。成為當時的宗教盛事,也開啟了宮廟間的交流情誼。

民國五十六年保安宮後殿安座時,台南良皇宮、興濟宮、台南天壇敬獻匾額,亦數次北上至本宮行香。民國七十年保安宮凌霄寶殿落成,良皇宮致贈精緻神桌及匾額以為道賀。隨時光的流逝,人事已非,交誼亦隨之逐漸沉寂。

保安宮為促進友廟交陪,民國九十年十月廖董事長亦率董監事及誦經生、效勞生等一行六十餘人,前往台南良皇宮、興濟宮、台南天壇、南廠保安宮贊經巡禮,亦前往大天后宮、武廟及南鯤鯓代天府、鹿耳門聖母廟等處參訪,以續舊緣。

民國九十三年本宮以「全台大道宮廟台北大會師」為名,承辦「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第五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此次大會,約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台各地保生大帝宮廟領導人及信徒參加,為迎接大道公廟台北大會師活動,保安宮特別於活動前一個月,以烹飪大賽方式選出晚宴總舖師,晚宴則於中山足球場席開500桌。此次活動之盛大,使保安宮的團隊組織受到各界肯定。

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本宮董事長廖武治獲推舉接任「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第六屆會長,執掌全國保生大帝廟宇的事務,此後保安宮與全台各地保生大帝宮廟的交流日益頻繁。
本宮董事長廖武治接任會長後,便積極推動聯誼會轉型,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向內政部申請設立全國性社團法人組織,於十月正式成立「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本宮董事長廖武治當選第一屆理事長,由於聯誼會過去忽略人才培育及參與社會公益,接任後,便積極推動社會慈善公益及弘法利生事業。民國九十九年十月,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改選第二屆理監事及理事長,本宮董事長廖武治再次連任第二屆理事長,民國一○六年十月,接任第四屆理事長。

本宮亦有不少的分香廟,目前已知者有台北永和保福宮、板橋江子翠潮和宮、南投埔里天旨宮、宜蘭縣三星尾塹保安宮、澎湖縣白沙講美保安宮(昭和十三年分靈)、菲律賓馬尼拉保安宮、台北大直植福宮等,均與本宮有密切往來。

保安宮供奉的保生大帝,分靈自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漳州龍海市)白礁慈濟宮,日治昭和五年(1930),保安宮祭祀圈三堡士紳及信眾百餘人組團,前往白礁慈濟宮祖廟謁祖進香。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兩岸交流就此中斷。為了追念感懷本源,保安宮遂積極規劃祖廟的參香活動,並積極促進兩岸保生大帝廟宇的宗教交流。

1、兩岸開放後 保安宮三度謁祖進香
民國七○年代兩岸開放後,保安宮分別於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九十年七月及九十一年農曆二月,由時任副董事長廖武治帶領保安宮董監事及誦經生、效勞生,前往白礁祖廟慈濟宮謁祖及青礁慈濟宮進香。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一日,保安宮第六屆全體董監事、誦經生與效勞生組成謁祖團,前往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南普陀寺、泉州花橋慈濟宮義診所、承天寺、開元寺、湄州媽祖廟等頂禮參拜。九十年七月十五至十九日,本宮董監事、誦經生及效勞生等二度組團,前往白礁祖廟慈濟宮及青礁慈濟宮謁祖進香,並至杭州、上海名寺參拜,共五十一人參加。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本宮董監事、誦經生及效勞生三度組團,前往白礁祖廟慈濟宮及青礁慈濟宮謁祖進香。

2、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 連袂謁祖參香
「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在民國七○年代,多次邀請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泉州花橋慈濟宮及廈門、泉州、漳州三地吳真人研究會等來台交流,並參訪保安宮。保安宮廖董事長接任第六屆會長後,為向白礁慈濟宮祖廟保生大帝稟告並表達崇敬之意,遂於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四日由廖會長武治率團,赴廈門及泉州等地謁祖參香。本次行程除參拜白礁慈濟宮及青礁慈濟宮之外,亦前往廈門市打鐵街的福壽宮、座落南連溪岸的美仁宮、泉州花橋慈濟宮、泉州天后宮、深滬寶泉庵、及廈門市鼓浪嶼區興賢宮。
特別一提的是,興賢宮不幸於文革期間無故被拆毀,文物古蹟一夕湮滅,後來當地政府將興賢宮原址重建為「創收」專案,改名為「青年宮」作為商場出租,歷年來因經營不善店家相繼倒閉。至二○○六年五月,當地管理部門將「青年宮」列為危房,再次被拆除夷為平地,而保生大帝神像被安置於菽庄花園內殘破舊屋的角落,時運造化驟變,令人不勝唏噓。會長廖武治於此次謁祖參香時,當下建議重建興賢宮,重振保生大帝香火,促進兩岸宗教文化。

3、廈漳兩地保生慈濟文化節
  二○○六至二○一二年,大陸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舉辦第一屆至第六屆「保生慈濟文化節」,及漳州白礁慈濟宮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節」,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皆率領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委員宮廟代表參加,除在開幕式致詞,亦於保生頌典擔任兩岸主祭人。二○○七年青礁慈濟宮舉辦保生慈濟文化節時,本宮與廖瓊枝文教基金會接受廈門市政府文化局之邀,由廖瓊枝率領歌仔戲團參加保生慈濟文化節,在青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演出,成功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二○○九年青礁慈濟宮舉辦文化節首次以「海峽兩岸」為名,象徵保生慈濟文化節已經跨越原有的格局,將兩岸的信仰活動合一。本屆形式、內容更多元豐富,活動可說已達高峰。
青礁慈濟宮於民國九十七年籌拍「慈濟春秋─保生大帝」電視劇,據台灣聯合報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影劇版載:「由民視、廈門廣電集團及北京春天影視傳媒共同投資的『神醫大道公』是一部大劇,邀請兩岸三地一流演員飾演保生大帝及其他角色。」此舉對保生大帝的信仰及濟世的精神能藉由戲劇得以發揚,實乃信眾所盼,但在報導中說,「神醫大道公」主要是描述保生大帝行醫及媽祖戀愛的故事云云;然此劇情與史實不符且荒誕不經,有辱保生大帝崇高神格,本宮以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理事長宮名義於三月卅一日發函廈門海滄區區長林國耀轉達意旨,獲區政府鼎力協調後,據四月十七日聯合報影劇版再次刊載,製作單位表示已將劇本修改為以「保生大帝行醫救人故事」為主軸,劇情將不涉及「大道公與媽祖戀情」等題材。

4、實際支援被廢古廟
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廈門海滄區溫厝慈濟北宮因被列入加工出口區範圍,慈濟北宮董事會深恐北宮被廢,具函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請求聲援,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前往廈門慈濟北宮瞭解,並拜會廈門海滄區政府,獲得海滄區政府承諾保存慈濟北宮。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廈門後山尾慈濟南宮因處在工業區範圍內即將被廢,亦請求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協助,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隨即赴大陸邀請海滄區政府前往關切,並與當地村民溝通後,海滄區政府初步決定慈濟南宮將隨村民一起遷離,覓地重建。
雖然中共一向將政治介入兩岸宗教交流活動,以作為統戰工具,但保安宮還是秉持政教分立,僅止於宗教交流,不涉入任何政治事務。

5、參訪保生大帝故鄉──安溪玉湖殿
安溪縣感德鎮的石門村,別稱玉湖,與保生大帝淵源極深,地處戴雲山脈支脈,上有保生大帝吳真人故跡。石門村玉湖殿更於一九八八年,被列為安溪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關於吳真人祖籍地的爭論趨於一致,即「吳真人的祖籍地在安溪石門」。
玉湖殿始建于宋代,吳真人辭世後石門村先民為紀念這位終身為民的神醫,在吳真人家鄉建造。現今的石門玉湖殿,建於清康熙年間,但文革期間曾被毀,石門村民集資在一九八四年時於舊址依原樣重建。二○○七年十二月玉湖殿重修落成,本宮董事長廖武治由廈門慈濟東宮前董事長周學輝等,陪同參訪保生大帝的故鄉安溪石門玉湖殿參拜。

二○○九年,本宮應玉湖殿要求特別製作精緻「真人古地」匾額乙面,於十一月十四日由本宮董事長廖武治及董監事前往玉湖殿出席致贈儀式,一行人抵達保生大帝紀念館時,先舉行贈匾儀式,再由副縣長鄭清花致歡迎詞,玉湖殿致贈本宮禮品,最後請本宮廖董事長致詞,一行人再登山至玉湖殿參香。當天安溪縣領導、感德鎮長、石門村民、吳氏宗親、玉湖殿執事人員及泉州保生大帝二十間宮廟代表及專家學者皆應邀出席儀式。

保生大帝的信仰傳播到東南亞及日本的時間比台灣還要早,在十五世紀,馬來西亞麻六甲首任華人甲必丹鄭芳揚創建青雲亭時配祀保生大帝。此後,保生大帝便陸續被迎請到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奉祀。明代天啟三年(1623),日本三江幫華僑便在剛創建的興福寺中附祀保生大帝。

1、台日的宗教交流
近幾年來,日本與保安宮的交流密切,除了感恩保安宮對日本賑災的關懷,前來本宮進行藝文表演之外;保安宮也受邀前往日本黑住教進行參訪。日本黑住教與保安宮看似毫無交集,卻因著奇妙的機緣,此次參訪也讓本宮對台、日宗教相關活動的方式,進行多方學習與反思,是極為正面的宗教交流。
黑住教副教主夫人,同時也是黑住教婦人會會長的黑住昭子女士,曾經在民國一○一年十二月及一0二年六月陪同岡山醫療福祉及岡山婦女團體訪問台灣,兩度皆至本宮參訪,廖武治董事長也因此與黑住女士結緣,促成此次的宗教交流。
民國一0三年黑住教建教兩百周年紀念,保安宮受到黑住教教主黑住宗晴先生的盛情邀請,廖董事長率董監事於十一月九日啟程赴日參與盛會。十一月十日上午十一時,黑住教教主黑住宗晴先生與祭員進場,「奉告式」典禮正式開始。是日中午,黑住教本部於飯店舉行紀念招待會,在教主與副教主的介紹下,廖董事長和日本大本教教主出口紅、出雲大社宮司千家尊祐、蓮華院誕生寺貫主川原英照互相交談,會中宗教家、經濟人、政治家齊聚一堂,無論是何種身分,皆以慎重肅穆之心與會。廖董事長受邀上台致辭時,也以最謹慎莊重的態度,將來自台灣的誠心祝賀傳達給主辦者及在場五百餘名賓客。

2、東南亞宮廟的往來
(1)、參訪本宮分靈廟 菲律賓馬尼拉保安宮
一九六八年,菲律賓馬尼拉一華人道場神明降乩聖示,要門生至台灣台北保安宮恭迎保生大帝分靈供奉,然早期資訊、交通皆不發達,菲律賓當地對台北保安宮聞所未聞,於是向神明請示該如何迎請,獲聖示「一切自有安排」。當地執事便搭機至台北松山機場,一路依循菲律賓道場神明化符指示,忐忑抵達本宮表明來意,獲得本宮當時主委林拱辰先首肯,順利恭迎本宮保生大帝金身至菲律賓馬尼拉中山街地址奉祀,取名為「馬尼拉保安宮」,為「台北保安宮」分爐,正式受四方善信禮拜。
本宮直至民國九十七年,馬尼拉寶泉庵侯董事長來台參加保生文化祭時,請侯董事長回菲律賓代為聯繫,才讓保安宮廖董事長燃起積極前往參拜的決心。同年本宮受邀前往參加「馬尼拉寶泉庵」正爐建宮六十週年新宮落成安座大典的因緣,本宮董事長廖武治專程前往馬尼拉保安宮參訪,向保生大帝上香表達最虔誠的敬意。

(2)、東南亞宮廟的往來
近幾年來,馬來西亞麻六甲青雲亭及新加坡天福宮,因修護並活化古蹟先後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而與保安宮結緣。民國九十六年「2007保生文化祭」,保安宮邀請菲律賓寶泉庵、新加坡真人宮、馬來西亞青雲亭等同祀宮廟執事,共同參與保生大帝出巡遶境踩街及三獻禮祭典,共祭保生大帝,領略在共同的信仰中,所呈現出不同的民俗文化層面。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新加坡保生大帝敬香團包括真人宮、鵬峰宮、保生廟、鎮南廟廣壽堂、巃川殿、帝君壇及延陵吳氏總會與儒林張氏公會等八間宮廟代表以及其信眾共二百三十四人,前來保安宮參訪。

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十日,馬尼拉寶泉庵新廈落成,舉行開光安座大典並啟建法會,十一日邀請海內外同祀宮廟執事共祭保生大帝。參加晚會的貴賓有馬尼拉市長、當地僑領及各界人士,宮廟有來自中國大陸的代表團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深滬寶泉庵、香港寶泉庵及來自台灣的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代表團成員。
為籌辦「2011亞太保生文化祭,本宮董事長廖武治於民國一00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三月一日率董監事等前往東南亞參訪,邀請南洋保生大帝宮廟代表組團來台灣共襄盛舉,促使保生文化祭更加國際化。第一天造訪香港寶泉庵、第二天至菲律賓馬尼拉寶泉庵及本宮分靈廟-菲律賓馬尼拉保安宮。二月二十七日,抵達新加坡天福宮,當天也至新加坡保生大帝敬香團等八間宮廟。二月二十八日,赴馬來西亞麻坡吧口真人宮與麻六甲參訪青雲宮及湖海殿。由於廖武治董事長對歷史文化、古蹟建築維護及活化的再利用至為熟悉,且在生活美學上亦極富素養,在經驗分享下,使得東南亞各宮廟對台北保安宮有更充分的認識,紛紛表示前來參與盛會的意願,這是一次成功圓滿的寺廟外交及國民外交。
新加坡福建會館於民國一0一年十一月廿三日至廿五日舉辦第七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暨第四屆福建文化節,邀請本宮董事長廖武治參加盛會。十一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一日,新加坡真人宮為慶祝成立百年慶典暨保生大帝千秋,舉行盛大慶典活動,廣邀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海內外保生大帝廟宇代表約200名嘉賓參與盛會。本宮應邀由董事長廖武治率領董監事組團參加。

民國一0五年十月保安宮與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共同主辦「一起尋找真理:基督徒與道教民間信仰者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民國一0七年三月十四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特別接見董事長廖武治及代表團一行人,此次會面創下天主教教宗第一次接見道教團體的歷史性紀錄。這次的歷史性會晤,不僅是跨宗教和文化的交流,行前也備受國內各界矚目。